南京今年的天气真的有够神奇,冬至的那天突然的降温,春分的那天意外的艳阳天气,以及今天清明如期而至的雨纷纷= =+这是在吐槽农历么|||
路上都是去扫墓的人,白菊与纸钱随处可见。于是应景的我去看了《入殓师》。(这算啥
其实是提前酝酿感情的,因为笃姬28,我憋了两周都没有看的勇气。
《入殓师》是好片,久石让的交响乐还是一如既往的细腻而不失气魄。同样观察演员们细腻丰富的演出也是非常令人愉悦的一件事。
还记得之前,坂本玉三郎先生在关于歌舞伎的讲座上说过,歌舞伎的演出中之所以大多题材有关生离死别,又注重表现临死前的矛盾与纠缠,甚至有表现出对死的向往,是源于日本民族对死的一种期待。不像中国人的传统认识,无论是神道教的观念还是佛教的观念,对死都并不认为是生命或思想的终结,而是生的一个阶段。跨过生死的门去往死后的世界,而不是令人失望与悲伤的消逝。从这样的视点考量而诞生的死文化,以及片中所塑造的入殓师(送行师)的形象,更是体现了这种敬重死者与往生的期待。
影评就这么多,说点有趣或者在意的地方好了。先入为主的评述影片会觉得给别人留下主观的印象,更好的做法是自己去解读电影元素。(虽然该看的都早就看过了|||
送行远去的人们中,最让我在意的是那两位年过古稀的老奶奶。满堂的女儿与孙女们笑着在逝去的老人额头印下唇印,“您辛苦了”这样的说着拉着手幸福的瞻仰老人的遗容,虽然因为岁月而萎缩、遍布皱纹的脸上,仿佛都有了光泽一般。
而澡堂的老奶奶,即使享受着天伦之乐也尽量工作,恪守做工的本家使命而在生命的最后依旧在搬柴烧火。晚年萌发的爱意与依恋好可爱。人皆有之的爱美之心,让她不舍摘下的黄丝巾好可爱,这样的人生,即使是最后也是满满的笑意。
相对于主角的力度并不是很满意,虽然很科班的是迷惘,拯救,升华的三部曲,大提琴安稳丝毫不慌乱的音色也尽显人格的魅力与关怀,但还是想说略显的符号化,让人没有期待感。相比配角们除了妻子之外都好有趣,大家都有令人惊讶的另一面而一下子立体起来。真棒这才是电影的艺术。
深吸一口气来说《笃姬》28。两周都没能鼓起勇气看的原因一是没时间,二是没法阻止的伤别缺乏相应的欣赏心情。整理出一种适合面对死与往生的心情很重要也很难= =+ 萨摩藩主齐琳的死,以及第十三代德川家主·征夷大将军德川家定的死,给刚刚尝到爱与幸福的笃姬带来刻骨的伤。一夜间老去的她,被赐名天璋院,青春还没开始就得肩负逝去的丈夫留下的国家与使命的她,一步步的伤与抉择还在前方。看着抿紧嘴唇坚定前进的笃姬,看着坚持女子之道,一路直前的小葵,连自己也有了力量。
明天是烧烤预订,下周是上海之行。阿草飞去西安背包旅行,小银拖着行李去了早大。生活的弦一下子绷紧了奏出和音。
Fin.